涼亭裡,李辰披着一件月牙白色的大氅,低頭看着跪在自己面前,頭頂和肩上還帶着些許快融化雪漬的鄒清源。
此刻在近處看,更能看出鄒清源的疲憊和衰老。
“起來吧。”
李辰讓鄒清源起身,等候着謝恩過後,問道:“多少歲了?”
鄒清源立刻畢恭畢敬地回答道:“回禀殿下,微臣是天元元年生人,今年四十有六。”
“四十六歲,任一府知府,可見之前的政績表現,也隻能算是一般。”李辰道。
“正四品還是從四品?”
鄒清源回答道:“是從四品。”
點點頭,李辰說道:“本宮來回兩次經過榆林府,看到了你的一些治理手段,有好有壞,有幾句話要問你,你依據事實憑心回答即可。”
鄒清源深吸一口氣,他本能地察覺到自己從政幾十年來,也很可能是整個政治生涯最大的機會就在眼前,時間太短,以至于他根本沒有任何做準備的時間和機會,此時此刻,他隻能臨場發揮,盡量把握住這一次機會。
“請殿下提問,微臣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滿意地點點頭,李辰問道:“朝廷有令,甘陝境内百姓的遷移安置工作是被迫無奈之舉,百姓背井離鄉,已是最大程度的支持朝廷,故此沿途所設聚集點官府,必須妥善安置遷移百姓,但榆林府的安置,并不算妥當。”
“對此,你有何解釋?”
鄒清源頭皮一麻,這個問題,着實不好回答。
雖然之前徐渭沒回答他,但是鄒清源用腳指頭想也知道太子殿下必然是親眼看到親耳聽到了剛剛發生在城外的一切,那時自己已經對百姓解釋過這麼做的原因,但太子殿下第一個問題還是要一個解釋,顯然,太子殿下想聽的并不是自己對百姓說的那番話。
極短的思考時間之後,鄒清源沉聲說道:“回禀殿下,為支援前線,榆林府早已經彈盡糧絕,實在無力接受十數萬遷移百姓,但朝廷有令,不管是微臣還是整個榆林府,都反抗不了,與其讓那些被遷移的百姓進入城内,連累榆林府本地的百姓一起遭難,不如讓他們滞留在城外,如此,至少可保全榆林府當地的百姓。”
“如何保全?”
李辰問了一句,不等鄒清源回答,他就說道:“若是城外百姓發生民變,沖擊榆林府是必然的,到時矛盾更大,你想要保全的本地百姓,也會跟着一起受牽連,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城外的百姓看自己吃不飽穿不暖,城内的百姓卻過得好好的,如此之大的差距,必然會生亂。”
見鄒清源欲言,李辰打斷道:“本宮知你所想,也可以告訴你,你的考慮有一定的道理,但那點道理,是站在你榆林府的立場上是對的,可若是站在甘陝、本宮乃至于朝廷的立場上,你便是壞了一鍋粥的那顆老鼠屎。”
李辰的語氣雖然平靜,但内容卻絲毫不客氣,甚至如同一個響亮的耳光甩在了鄒清源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