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不是軍人,他做選擇的基礎因素中沒有軍人的情感傾向。
他是一個政客,而政客做出選擇的驅動隻有一種,那就是利益。
在李辰看來,蘇平北的這個選擇絕對不是一名合格的政客該做出來的選擇。
無他,風險太大。
而且是大到離譜。
就算李辰不是軍人,也能看得出來這個計劃的風險有多大,失敗率有多高。
最離譜的是,這個任務即便是成功執行了,所面臨的風險不但不會随着任務的結束而減小,反而會成倍數地增加。
在草原地帶,帶着一千人去切斷六十萬遼軍的補給線。
若是成了,這對秦軍來說當然是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利益的絕佳選擇。
可對于執行任務的這一千人來說,這就是有去無回的絕境。
從大局層面來說,吳擎蒼提出的這個瘋狂計劃不但沒有問題,反而是一個天才計劃。
但是最不該的,卻是執行這個人的是蘇平北。
誰都能去死,唯獨蘇平北不行。
這種時候,李辰的沉默代表了太多太多的東西。
正是沉默,沒有任何反應,才會給别人以無限的遐想。
太子到底是贊成,還是反對?
隻要太子不說話,那麼這個态度,就是不明确的,就是值得被人猜想的。
對于吳擎蒼來說,這個問題不用猜,很多時候不說話其實就是一種态度。
有默認,也有否認。
此時此刻,太子的沉默,顯然是後者居多。
所以他在之前才會和蘇平北說太子不希望看到蘇平北死而帶來的麻煩。
但其實,吳擎蒼是極其贊成蘇平北來執行這個計劃的。
不是他故意挖坑要埋了蘇平北,他和蘇平北沒有個人恩怨,相反很欣賞這個晚輩,說他沒有辱沒了軍神的名聲也是肺腑之言。
但正因為蘇平北的優秀,所以在吳擎蒼眼裡,蘇平北才是執行這個任務最佳的人選。
其他人不是不行,而是會把任務成功的概率拉低,蘇平北優秀的軍事指揮能力和天分,能讓這個本來希望渺茫的成功概率,加大不少。
吳擎蒼身為月牙關的主帥,他隻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守住月牙關。
位置的不同,帶來的也就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他贊成,而李辰不贊成。
結合這一點,吳擎蒼之前故意對蘇平北示好,又說出那一番建功立業的話,顯然就是别有目的的。
他知道馬上要見太子,而太子大概率不會贊成讓蘇平北去執行這個任務,這個時候他是不能說話的,這時候,唯一能反對的,隻有蘇平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