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4章
如果他們剛開始立國,就弄出很多勳貴爵位來,那麼等到子孫後代手上,朝廷和百姓的負擔,鼗會越來越重。
到時候,朝廷想要削減勳貴數量,或者降低勳貴的待遇,都會遇到強烈抵抗。
因為人心都是貪婪的。
如果一開始待遇差,以後待遇好了,人們未必會說什麼,但是,如果一開始的享受了好的待遇,而後的待遇卻變差,那麼,就會加速放大人心的不滿。
一旦産生不滿的人多了,就會動搖社會根基。
所以這個不輕不重的度就很微妙,需要好好把握。
所以在封賞這一塊,福元帝就特别謹慎。
不止和皇後再三商量,而且還把姜湛這個太子和薛雙雙這個太子妃一起喊來,詢問他們的看法。
這一點,在别人看來,也是極為不可思議的。
畢竟皇後參政就算了,太子是儲君,商議國家大事,也說得過去,但是,沒理由讓太子妃一起參與進這種朝堂大事。
但是,因為北疆那段時間的經曆,福元帝已經養成了這種行事風格,并不覺得太子妃參與這件事情的讨論有什麼奇怪之處。
翻開曆朝曆代的曆史,對于封賞這一塊,都大同小異。
藩王和異姓王,肯定是不會封賞的。
這一點,無論是福元帝還是皇後,包括太子和太子妃,都是相同意見。
畢竟有了封地的藩王,将會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就算這一代的藩王忠心耿耿,可誰又能保證他們的後代子孫,同樣忠心?
分茅裂土的機會,不能随便給出去。
王爵往下,便是公,候,伯,子,男的爵位,這些,可以按照功勞大小,封賞給各人。
福元帝有數個心腹,一直跟着他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單從功勞來講,每個人大同小異,都差不多,也夠得上封為國公。
但是一等國公的人數,不可能太多。
這世上,不管什麼都是物以稀為貴,多了就不值錢。
所以,在人員甄别上,就得權衡各種方面,至少,要有一個給得出交待的理由,為什麼兩個人看起來功勞差不多,一個能封國公,另一個不能?
這個問題不解釋清楚,也容易君臣離心。
幾人經過再三斟酌,綜合多方面的平衡,才最終定下一份封賞名單。
而且光是封賞個人還不夠。
所謂封妻蔭子,除了男人封候拜相,男人身後的女人們,自然會有由皇後封賞相應品級的命婦。
不過這種封賞流程,一般是先把男人的品級定下來,然後由男人上表,為自己家裡的女人請封。
朝廷給命婦的封賞,男人可以給自己的母親請封,也可以給自己的夫人請封。
但是,所謂百善孝為先,正常情況下,如果家中母親未有品級在身,那麼勳貴、官員,首先向朝廷上表請求封賞的,不出意外都是給自己的母親請封的。
不然,怕不是要背上一個不孝的名聲。
不過北疆連年大戰,大部份北疆将領家裡,老母親都已經不在了,家裡的夫人們基本上可以享受朝廷的封賞。